伊魯替尼 CAS 330792-69-3
伊魯替尼
伊魯替尼
- 日期:2023/3/11 19:13:36 發布人:伊魯替尼
-
伊魯替尼
PROPANEDINITRILE, 2-[METHOXY(4-PHENOXYPHENYL)METHYLENE]-
英文名稱:Propanedinitrile, 2-[Methoxy(4-phenoxyphenyl)Methylene]-
CAS號:330792-69-3
分子式:C17H12N2O2
分子量:276.28938
EINECS號:屬性
沸點:471.1±45.0 °C(Predicted)
密度:1.199±0.06 g/cm3(Predicted)
伊魯替尼
依魯替尼是經FDA突破性藥物通道批準的第二個新藥(第一個為obinutuzumab),同時還享有FDA的另外兩項buff,以及上市后7年的行政保護。
依魯替尼(ibrutinib)是Johnson Johnson公司和Pharmacyclics公司合作研發的靶向抗癌新藥,于2013年11月13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上市,商品名為Imbruvica,該藥用于套細胞淋巴瘤(mantle cell lymphoma, MCL)的治療。依魯替尼的中文化學名稱:1-[3(R)-[4-氨基-3-(4-苯氧苯基)-1H-吡唑并[3,4-d]嘧啶-1-基]哌啶-1-基]-2-丙烯-1-酮;英文化學名稱:1-[3(R)-[4-amino-3-(4-phenoxyphenyl)-1H-pyrazolo [3,4-d] pyrimidin-1-yl] piperidin-1-yl]-2-propen-1-one;分子式:C25H24N6O2;分子量:440.50;CAS登記號:936563-96-1.
2013年11月13日,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了Imbruvica(Ibrutinib-依魯替尼)可用于套細胞淋巴瘤(MCL)的治療。MCL是一種罕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,在美國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中大約占到6%。通常確診為MCL時,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、骨髓和其它器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商品名:Imbruvica
通用名:Ibrutinib
中文名:依魯替尼
審批分類:突破性藥物+優先審評+加速批準+孤兒藥
藥企:Pharmacyclics/JanssenBiotechInc.
適應癥:套細胞淋巴瘤(MCL)。
劑型規格:本品為膠囊劑,規格為140mg。推薦劑量為560mg/天。
依魯替尼
作用機理:依魯替尼是一種小分子BTK抑制劑,能夠與BTK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殘基共價結合,從而抑制其活性。BTK全稱Bruton'styrosinekinase,在BCR信號通路、細胞因子受體信號通路中傳遞信號,介導B細胞的遷移、趨化、粘附。臨床前研究證明,依魯替尼能夠抑制惡性B細胞的增殖、生存。
臨床試驗:111例既往至少接受過一項治療的患者經依魯替尼治療后,總應答率為65.8%(完全應答17.1%+部分應答48.6%),中位持續應答時間為17.5個月。
補充說明:依魯替尼是經FDA突破性藥物通道批準的第二個新藥(第一個為obinutuzumab),同時還享有FDA的另外兩項buff,以及上市后7年的行政保護。由于多個加速buff的加成,該藥的臨床試驗顯得很簡陋,入組患者只有111例,臨床終點是應答率而不是生存期。套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罕見非霍奇金淋巴瘤,之前FDA分別于2006年、2013年批準硼替佐米、來那度胺治療該癥。依魯替尼是Johnson&Johnson從Pharmacyclics高價買入的重點品種,除了治療套細胞淋巴瘤外,還用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、小淋巴細胞淋巴瘤。
依魯替尼藥物基本信息
通用名: Ibrutinib
別名: CRA-032765、 PCI-32765
化 學 名 : 1-[(3R)-3-[4- 氨 基 -3-(4- 苯 氧 基 苯基)-1H-吡唑并[3,4-d]嘧啶-1-基]-1-哌啶基]-2-丙烯-1-酮
CAS 號: 936563-96-1
分子式: C25H24N6O2
相對分子質量: 440.50
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固體,易溶于二甲基亞砜,可溶于甲醇,不溶于水;分配系數( lgP)為 3.97( pH=7); 解離常數 ( pKa)為 74; 熔點為 149~158 ℃。
制劑處方包括依魯替尼、甲基纖維素鈉、硬脂酸鎂、微晶纖維素、十二烷基硫酸鈉。
適應癥: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、套細胞淋巴瘤。
劑型:膠囊
規格: 140 mg/粒
依魯替尼用法用量:口服, 1 次/d, 3 粒/次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;口服, 1 次/d, 4 粒/次治療套細胞淋巴瘤。
依魯替尼合成方法
美國 Pharmacyclics 公司的專利技術,以 1H-吡唑并[3,4-d]嘧啶-4-胺( 1)為起始原料, DMF 為溶劑,在加熱條件下,與 N-碘代琥珀酰亞胺反應制備得到 3-碘-1H-吡唑并[3,4-d]嘧啶-4-胺( 2); K2CO3和二烷為反應溶劑,在微波和 180 ℃條件下,化合物 2 與適當取代的苯基硼酸進行鈀介導的交叉偶聯反應,形成中間體 1;在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和樹脂結合的 pph3 條件下,中間體 1 通過 Mitsunobu反應與 N-Boc-3-羥基哌啶偶合,得到 Boc(叔丁氧羰基)保護的中間體 2;中間體 2 用鹽酸去保護后,再與丙烯酰氯偶合,得到目標化合物。
作用機制
B 細胞抗原受體( BCR)的信號通路是眾多腫瘤生長和播散的關鍵驅動者。 BTK 作為 BCR 信號肽不可或缺的參與者,對 B 淋巴細胞的形成、分化、信息傳遞和生存至關重要。 BTK 是 BCR 通道可識別的信號肽分子,當該信號肽分子穿過 B 淋巴細胞表面受體時, B 淋巴細胞實現轉運、趨化性和黏附作用的必需通道被激活,這為 B 細胞惡性腫瘤的形成提供了便利。
依魯替尼是一種小分子的 BTK 抑制劑,可與BTK 活性位點上的半胱氨酸殘基( Cys-481)選擇性地共價結合,不可逆地抑制 BTK 的活性,進而抑制 BCR 信號通路的激活,有效阻止腫瘤從 B 細胞遷移至適宜腫瘤生長的淋巴組織,減少 B 細胞惡性增殖并誘導細胞的凋亡,從而發揮治療 CLL 和 MCL的作用。非臨床研究表明依魯替尼能夠抑制惡性B 淋巴細胞在體內的增殖和存活。
依魯替尼藥效學
Ponader 等的一項試驗中,給 4 對淋巴瘤模型犬每日口服依魯替尼膠囊 2.5~20 mg/kg,共 7 d,然后鏡檢被標記的單核細胞,結果發現依魯替尼能夠與外周血液及腫瘤組織中的 BTK 結合,腫瘤斑塊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。
Ⅰ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,對于容易復發且不易治愈的 NHL 患者,依魯替尼可與 BTK 形成不可逆結合,在服藥后的 4 h 內不可逆結合率高達 95%以上,該結合對周圍血細胞無顯著影響。一項對 48位 CLL 患者每日 po 依魯替尼 420 mg,治療時間為15.6 個月的試驗結果顯示總體應答率為 58.3%,應答響應時間從 5.6~24.2 個月。在Ⅱ期臨床試驗中, 111 名 MCL 患者每日 po 依魯替尼 560 mg,治療時間為 8.3 個月,結果顯示總體應答率高達 68%,完全應答率達到 21%,另有 47%的患者為部分應答,應答響應時間的中值為 17.5 個月。
藥物相互作用
依魯替尼主要通過 CYP3A 代謝,因而在與CYP3A 抑制劑或誘導劑同時服用時,其暴露量將會受到影響。酮康唑是 CYP3A 強抑制劑,能使依魯替尼的最大血藥濃度( Cmax)和 AUC 分別增加 29、24 倍;中度 CYP3A 抑制劑能使依魯替尼的 Cmax 和AUC 分別增加 6、 9 倍。
利福平是強 CYP3A 誘導劑,能使依魯替尼的暴露量降低為原來的 1/10;中度 CYP3A 誘導劑也能使依魯替尼的暴露量降低為原來的 1/3。 這種暴露量的改變并不是希望的結果。因此,應避免依魯替尼與中度或強 CYP3A 抑制劑及誘導劑同時服用,這種強抑制劑還包括伊曲康唑、伏立康唑、泊沙康唑、克拉霉素和泰利霉素,強誘導劑還包括卡馬西平、利福平和苯妥英等。
依魯替尼不良反應
在Ⅱ期臨床研究中, 51 名 CLL 患者每日口服依魯替尼 420 mg,治療時間為 21 個月,出現的不良反應大多數屬于 1 或 2 級,約 20%的患者出現了腹瀉、上呼吸道感染、乏力、咳嗽、關節痛、藥疹、發熱或輕微水腫等,出現 3 或 3 級以上血液病不良反應較少,包括血小板減少( 10%),嗜中性白細胞減少( 15%); 111 名 MCL 患者每日口服依魯替尼 560 mg,治療時間為 8.3 個月,出現的不良反應也大多屬于 1 或 2 級,近 20%的患者出現了腹瀉、乏力、惡心、輕微水腫、呼吸障礙、便秘、嘔吐或食欲減退等,出現 3 或 3 級以上血液病不良反應同樣較少,包括嗜中性粒細胞減少( 16%),血小板減少( 11%)和貧血( 10%)。
伊魯替尼 CAS 330792-69-3相關文章
- 伊魯替尼
伊魯替尼 CAS 330792-69-3相關產品
聯系我們
聯系人:郭經理
電 話:13065086077
傳 真:0531-88021677
地 址:山東省濟南新材料產業園
客服中心
13065086077